#台陸通平潭在地新聞網 #平潭電商貿易再創佳績
從“摸着石頭過河”到以跨境電商貿易爲主力,以對臺農漁產品、對臺小額貿易日用消費品進口等爲特色,平潭外貿業態百花齊放。
數據顯示
一季度平潭進出口總額52.0億元,同比增長121.1%,較全省外貿增幅高出86.9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2019年平潭進出口總額突破百億元后,數據仍在逐年增長。“目前,平潭對臺貨運航線穩定運營,通關環境愈發高效,外貿產業爆發出強勁生命力。”平潭綜合實驗區經發局商務與物流處副處長張舒福說。
集群格局正在形成
實驗區經發局近日公佈一組數據:一季度,平潭跨境電商保稅進口入區貨值同比增長166%,出區貨值同比增長146%,直購出口出區票數同比增長338.9%、貨值同比增長252%。
從“新秀”到“尖子生”,平潭跨境電商的發展可追溯至7年前。2014年,平潭跨境電子商務保稅進口試點城市獲批覆。同年底,實驗區開通了福建首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
福建跨境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爲受益者。該公司從最初幾十平方米的辦公室,逐步壯大至800多平方米,每月訂單數量也從個位數暴增上萬倍。
在平潭,兩岸農漁產品進出口也駛上“快車道”。依託兩岸農漁產品線上交易平臺實現臺灣原產的農漁產品跨境交易、求購預售等多種交易服務,實驗區不斷完善“兩岸優購跨境電商平臺”功能,常態化線上線下舉辦兩岸(平潭)農漁產品交易會,還逐步完善兩岸航運、查驗申報、冷鏈倉儲、貿易仲裁等服務。僅去年,對臺農漁產品進出口貨值8.8億元,同比增長31.52%。
福建中潭國際貿易公司董事長李茲鈿常年從事對臺貿易業務,他告訴記者,去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得益於平潭口岸高效的通關模式,以及公司後端冷鏈物流配送鏈的不斷完善,公司臺灣水果進口交易量比2019年整整翻了一番。
外貿行業愈發繁榮活躍,“貨運”比重在對臺航線中越來越高。2019年初,“臺北快輪”“平潭—高雄”貨運直航航線開啓後,成爲高雄經平潭連接大陸市場的重要通道。如今,平潭口岸已實現至臺灣北部、中部、南部貨運航線全覆蓋,實現與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臺北桃園機場無縫對接。
得益於此,“大物流”加快“出海”步伐,平潭外貿開始從“引進來”發展到“走出去”。
2020年,平潭出口總額59.2億元,同比增長52.4%,增幅居全省第一;2021年1—3月,平潭出口額26.1億元,同比增長213.7%。
保持定力擁抱變化
機遇之下,物流企業面臨更多的選擇。去年9月,平潭飛鳥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從海運快件轉爲代理報關。公司負責人鄭皓勇說,隨着平潭“大物流”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報關行業前景可期,公司迅速抓住機會轉變角色,以求更大的發展空間。該公司今年的業務量從1月的2000餘件猛增至4月的7萬件。
企業深耕平潭市場的信心,來源於實驗區不斷增強的軟硬件綜合實力:依託平潭跨境電商園和澳前物流園,平潭正努力打造兩岸跨境物流樞紐;平潭金井港區通過國家一類口岸驗收,集進境水果、冰鮮水產品、植物種苗、食用水生動物等4個指定監管場地資質於一身,是我省首個“四合一”綜合性、集約化指定監管查驗場地;出臺系列獎補優惠政策,向對臺和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給予重點扶持;平潭海關深化落實“查驗指令不過夜”等14項快速通關做法,大力支持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
天貓國際、小紅書、網易考拉、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臺的物流配套服務接連落地。截至目前,平潭園區海關係統備案電商企業234家、物流企業14家、支付企業18家、報關行9家。
去年9月,平潭還啓動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工作。根據新規,企業可以通過“一次登記”“一點對接”,享受海關“優先查驗”“一體通關”“自動比對”“便利退貨”等諸多便捷措施,實現全程通關無紙化,申報清單也更加精簡便捷。
據介紹,該試點不僅滿足跨境電商企業批量出口需求,同時也將爲海關和政府部門準確統計真實出口數據和交易數據,精準配套支持措施提供有力支持。試點企業、平潭四隻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鴻翔說,此前,公司通過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無法享受清單申報等政策,如今公司申報更便捷、物流成本更低、通關更順暢,有助於進一步拓寬海外市場銷路。
在數字化大背景下,平潭還加快構建“智慧港雲平臺”,爲產業轉型升級賦能。該平臺推動碼頭運營企業與船東、集裝箱公司、物流運輸公司等口岸各環節服務企業實現信息共享,解決了信息不暢通問題。
據瞭解,針對平潭外貿業務的特殊形態,如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海運快件、跨境電商、離境退稅、高速客貨滾裝船客帶貨等業態,平潭口岸也在現有信息平臺基礎上提出建立平潭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平臺,目前該項目正在推進中。
平潭綜合實驗區經發局相關負責人說,實驗區將持續做大做強航運物流、跨境電商、對臺貿易等傳統優勢產業,推動高端加工貿易、離島免稅等新產業落地,加快發展保稅設計研發、離岸貿易等服務貿易,打造適合平潭產業定位的成熟政策,圍繞“買全球、賣全球”鏈條精準定位,堅持海向和陸向雙貫通,打造聯通兩岸、鏈接全球的重要樞紐。